
家纺产业是传统产业,也是海门的富民产业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——家纺产业也在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迈进,我区着力推动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,在科技赋能产业、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等方面发力,加快构建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。2024年,全区高端纺织产业实现产值131亿元,同比增长14.14%,今年上半年已达57亿元,产业升级成效正在持续显现。
昨日,记者在南方寝饰科技有限公司的检测中心实验室看到,技术人员正在测试一款具有温控“黑科技”的新型面料——南方恒芯。该面料可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发生“固-液”相变,吸收或释放热量,缓冲环境温度变化,实现恒温效果。实验室工作人员吴燕飞告诉记者,该实验室的主要业务是针对面料的一些物理指标做测试。“我们严格把关面料的每个指标,如缩水率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pH值要保持在人体舒适范围。这些细节决定着产品的最终品质。”吴燕飞说。
南方寝饰总部在上海,作为2021年落户三星镇的高端家纺企业,集研发、生产、品控、物流于一体,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品开发。公司总经理蔡钟雷介绍,去年企业研发投入约800万元,每年分春夏、秋冬两季发布新品,全面规划面料、款式和辅料。“海门成熟的家纺产业链是吸引我们落户的关键因素,从面料辅料采购、生产到旺季时的外发加工等,本地化资源配套十分完善,为企业高效运营提供有力支撑。”蔡钟雷说。
当前,以叠石桥为核心的海门高端纺织产业,已形成覆盖“纺织机械—面料辅料—研发设计—成品生产—市场渠道—仓储物流”的全产业链集群,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一完整的产业生态持续吸引新项目加入。新加坡俐马集团便是看中我区雄厚的产业基础来投资建厂的。
八月中旬,俐马位于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的染整车间进入试运行阶段。在3.5万平方米的厂房内,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有序运转,工人寥寥无几。待染整车间全部投产后,一天产能可达到8万千克,而用工量将从老厂房的400人减少至200人。俐马(南通)纺织有限公司厂长谢亚杰介绍,公司打造超级中控系统,技术人员可远程控制设备,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。“前道染缸与后道定型设备均实现自动注料,AGV自动仓储系统完成全部物料运输,基本实现‘无人化’操作。虽然初期投入大,但长期来看,产品质量更稳定,人力成本大幅降低。”谢亚杰告诉记者,俐马集团正在海门建设集纺织、染整、印花、成衣四大板块的高端纺织生产基地,其中纺织板块预计年底投产,成衣车间明年二季度启用,将进一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。
除了研发、生产端的求新、求质,海门家纺企业在销售端也与时俱进。凯盛家纺从传统批发转向连锁加盟模式,目前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、700多个大中型城市,专卖店及专柜超千家。公司营运中心总监王丁表示,近年来公司大力推动线上引流、线下成交的模式,通过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等平台为门店赋能,引导客户至线下体验并完成交易。这一转型推动企业销售额从几千万元增长至超3亿元。
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,叠石桥国际家纺城集聚大量头部企业与知名品牌,线下市场占有率超50%,线上市场占有率近80%,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2024年,叠石桥家纺线上线下成交额突破1500亿元,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家纺贸易中心。
目前,全区高端纺织规上工业企业达214家,累计培育“中国驰名商标”4个、“江苏精品”4家,产业品牌化、高品质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。